暂未提交主营业务相关信息
济南市协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联系人:牛经理
电话:0531-83832442
手机:13573104588
主营:
地址: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牛推二村村西
支撑辊锻件超声检测
支承辊会在调质前、调质后各进行一次超声检测。由于近表面超声检测时存在盲区,同时一般夹杂本身尺寸较小,加上锻造又将其打碎细化,使夹杂的伤波数量减少、伤波幅度降低,甚至细化到超声检测无法检测出来。在浅表层发现的部分不超标密集缺陷如图1所示。-的呈环形分布,当量变大能达到3mm,在进一步加工时会造成外露夹杂。这种浅表层缺陷,检测时伤波高低不等,疏密不均,波峰分枝,波头圆钝不清晰,探头游动时伤波此起彼伏、变化迅速。当提高仪器灵敏度时,伤波的数量迅速增加,但伤波的清晰度随着仪器灵敏度的提高而越加模糊。降低仪器灵敏度时,根据伤波幅度下降很快等特征,基本认定为夹杂。通过前期分析,认定夹杂的主要成分是ca、si、mg、f、a1、o等元素,存在着精炼渣成分。无论一锭出一件还是出两件,这种浅表层缺陷几乎集中对应于钢锭水口端。在一锭一件的锻件中几乎原本不动的保留了钢锭中夹杂的原始分布状态。在一锭两件的锻件中,缺陷的分布与钢锭的水口件或冒口件有关,但对钢锭中缺陷的分布规律不产生-影响,只是夹杂在锻件中的残存部位发生相应的位置变化。超声检测确定的浅表层缺陷基本可以认定是在钢锭内原始分布状态呈喇叭状的a形偏析区内的群集夹杂,只不过锻造导致夹杂分布状态的畸变,使夹杂在辊颈e、f、g处的分布产生跳跃,破坏夹杂分布的连续状态,在d部夹杂几乎聚成一体而较难分出呈环形分布。主变形拔扁初始阶段采取宽砧强压拔扁、坯料局部成形,金属基体以局部整体流动为主,使得受压部位心部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减弱了夹杂物成为片状的趋势j。由图1可看出,各圆端面e、f、g、h容易出现夹杂外露。辊径直径越小、加工余量越大,越容易出现夹杂外露。同时,如果直辊径b、c部机加工成锥辊,会使夹杂外露的几率增大。如果辊身a部工作层存在夹杂,则会减少支承辊的重复磨修次数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锻件模锻工序
设备的名称、型号或功率。锻模的名称与图号。检具的名称型号或功率。锻模预热与冷却控制:锻模预热可采用燃气加热、热坯料烘烤或电炉加热等方法进行,预热温度为150~350℃;锻模冷却与润滑的方法与介质。始锻温度与始锻温度控制:当每炉连续加热超过规定的小加热时间、加热炉仪表显示在实际炉温规定的温度区间内时,即可预锻;预锻锤击次数;用风管至少2次吹净下模模膛内的氧化皮,预锻坯料上部氧化皮随时用风管吹净或清除。终锻温度与终锻温度控制:将预锻到终锻的总时间控制在规定的大-时间范围内时,则终锻温度符合规定要求。当预锻到终锻的总时间超过规定大-时间范围且形状与尺寸未达到锻件毛坯图时,允许将该锻件返炉再加热到规定温度后继续终锻。1除每次探伤前应校准灵敏度外有下述情况时,必须对探伤灵敏度进行重新校准。
大型板类锻件的淬火方式
我公司承制的多项大型板类锻件,由于锻件尺寸较大,淬火入水后下表面产生的蒸汽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上下表面冷却速度不均匀,造成锻件各部位性能相差较大,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传统生产方式
淬火时用铁链吊运锻件水平入水,造成下表面入水后产生的大量蒸汽无法及时排
出,形成蒸汽膜,导致锻件下表面冷却速度缓慢,影响其终性能。且蒸汽-较多,引起锻件产生振动,存在较大安全-。
由干产生蒸汽后无法及时排出,下表面蒸汽-形成蒸汽膜,对锻件起到了冷却保护作用,-降低了锻件冷却速度,造成下表-位组织中铁素体含量较多,并且有些呈网状。为满足板类锻件性能要求,应解决其淬火冷却速度不均匀问题。
解决方案
方法根据板类锻件特点,利用车间现有吊具铁链挂住锻件后,下降铁链,同时起重机向-刪偏离,再将锻件吊起。此时,将锻件与热处理台车面控制呈30-45。,终后吊至水槽入水淬火.
偏车起吊时,锻件与台车面角度应〈45。若角度过大将导致铁链与锻件产生滑动,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角度过小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蒸汽排出较瞪,冷却效果不佳。应尽量控制在30。~45。
原理由于锻件与地面成一定角度,锻件入水后,下表面形成的蒸汽受到的阻力减小,并水槽中的水为循环水循环量较小》,水的流动会很容易将下表面的蒸汽带走,因此提高了锻件下表面冷却速度,-了锻件整体均匀冷却。
效果
上述淬火方式,提高了板类锻件下表面冷却速度,-锻件各部位均匀冷却,终我公司生产的此类大型板类锻件调质后全部满足技术条件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且锻件各部位性能指标比较均匀,满足用户需求。